注意这个差距:PIAAC对教育为何以及在何处与政治效能相关联有何启示
Francesca Borgonovi & Artur Pokropek
本博文由叶王琼翻译。
从亚里士多德到卢梭,哲学家们都相信,正常运转的民主是建立在受教育的公民基础上的。有证据表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参与政治活动。然而,教育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关联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我们不知道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是否以及如何取决于政治体系的组织方式。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我们使用了经合组织(OECD) 成人技能调查 (PIAAC) 的实际测试数据,来研究教育为何以及在哪些方面对政治效能有影响。PIAAC询问受访者,对于这个陈述“像我这样的人在政府做什么没有发言权”,是否强烈同意,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不同意或强烈不同意。政治效能感——政治行动能够对政治进程产生影响的感觉——对政治参与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个人是否认为履行公民义务是值得的。我们的调查结果基于来自28个国家[1]的15万多名受访者的数据。

Figure 1 Between-country variation in political efficacy
各国的政治效力总体水平有所不同……
图1显示了各国之间在个人同意/不同意“像他们这样的人对政府的行动没有发言权”方面的巨大差异。 PIAAC能否解释为什么某些国家的政治自我效能比较高,而另一些国家的政治自我效能却较低? 我们发现,在个人识字和算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政治效力更高。 有趣的是,政治效力与政治体系的主要特征,比如高度尊重法治,腐败程度低,人均GDP较高和选举规则(例如,票数领先,多数系统或比例系统), 在统计上没有显着关联。
……还有政治效能的两极分化程度
成功的民主国家让全体公民参与决策。我们的研究表明,认知能力在解释政治效能差异方面的重要性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有些国家设法使所有公民都参与其中。在另一些国家,文化程度和计算能力较低的公民只参与了一小部分活动。一个关键的发现是,在公共机构质量高的国家,认知能力在解释谁表达政治效能方面的作用不如公共机构质量低的国家重要。相比之下,认知能力在比例代表制国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得票最多者或多数代表制国家中起着次要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政治效能的发展与个体评价信息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赢者通吃的制度简单而透明,因为与选择比例代表制的制度所享有的潜在选举选择相比,政党的数量较少。
[1] 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兰德斯),加拿大,智利,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立陶宛,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新加坡, 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韩国,西班牙,瑞典,英国(英格兰和北爱尔兰)和美国。